回饋故鄉 劉寧珍首重閱讀
文/吳奇美 攝影/陳壁銘

 清晨六點,天色微亮,家住臺北市大安森林公園旁的劉寧珍,照例到公園報到,展開一個多小時的健走。儘管已經八十三歲,身體仍十分硬朗,劉爺爺瞇著眼笑說:「年輕時一天工作十七八個小時,騎著腳踏車到淡水、三峽做買賣,身體當然好咯!」

關懷弱勢學子 彌補失學遺憾

 劉寧珍因經營通訊事業有成,在十餘年前創立嘉義市博愛社會福利慈善事業基金會,回饋故鄉嘉義縣市。他尤其關懷偏鄉弱勢學生的教育問題,因為他有切身經驗,念初二時因沒錢註冊,不得已只好中斷學業。「窮學生真的很可憐,有時連三餐都沒得吃。」回想起臺灣光復後的那段苦日子,劉寧珍忍不住感嘆。
憑著苦幹及獨到的眼光,劉寧珍幾次創業都有不錯的成績。十四歲開始工作,製作裝肥料的草袋,結果從一人公司擴張到一百多人;二十五歲到臺北打拚,先是騎著腳踏車到處賣清潔用品,但因緣際會朋友拿一支電話抵債,他原本想變賣換現,但到電話行等了兩天,店員都忙著沒空理他,這也讓他嗅到了商機,轉而投身通訊產業。儘管白天工作忙碌,夜間及假日則不忘進修,三十六歲時高中補校畢業,四十歲時於商專補校畢業。

大手筆贈辭典 為圓童年夢想

 劉寧珍創立「世界電話通訊公司」,經營電話總機、呼叫器(BBCall)、行動電話等業務,早期在臺北縣市就有十餘家直營門市,頗具規模。之後因手機普及,通訊產業競爭激烈,他於是退出紅海市場,全心投入公益慈善事業。
出身嘉義縣奮起湖的劉寧珍,有感於「讀書是弱勢學生翻身的機會」,長期關注嘉義縣市閱讀教育,包括贈送偏鄉學校圖書、辭典,頒發清寒學生獎助學金。他說:「以前想要有一本字典都很難!」因此,幾年前他大手筆買了兩千本國語日報辭典,贈送弱勢學生。
這兩年更支持「送報到山巔」活動,贊助嘉義縣偏鄉地區學生讀報。嘉義縣教育處長王建龍感謝博愛基金會的善心;學生讀報後也交出亮眼的成果,近年投稿國語日報兒童版的比率,高居全國第一,相信是對劉爺爺最好的回報。



 
受惠學生:00344000